一座城市的荣光,物质的光芒是外在的,精神的内核是内生的。支撑苏州发展规律的核心动力就是苏州的发展精神,而苏州发展精神的核心就是“三大法宝”。
张家港精神的“拼”、“昆山之路”的“闯”、“园区经验”的“融”,都体现出抢抓机遇、乘势而上、勇往直前的干事创业精神。在《读懂“三法宝”奋进“叠石桥”》的感悟中,高洪军书记吹响了“再出发”的号角,要求全区党员干部紧抓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“长三角一体化”、南通新机场选址等发展契机,重拾“叠商”精神,以“斗罢艰险又出发”的勇气与韧劲砥砺前行,再续叠石桥的神话故事。
一座城市的品质,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力,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是基石。从“路边摊”的夹缝生存,到家纺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市场,叠石桥人以“抢抓机遇、艰苦奋斗”的精神不断刷亮“叠石桥”国际名片,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吸纳四面八方的创业群体。市场核心区域外来人口数量已远远超越户籍人数,昔日的叠石桥已成为世界的叠石桥。人员流动性大、地域文化差异、违章建筑较多、人居环境欠佳、交通秩序混乱、小富即安的惰性,社会治理难度大,为此,高洪军书记指出:“世间万事,知易行难”。学习苏州“三大法宝”,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、一次艰难的自我砥砺、一次漫长的自我修行。要将一个镇切实打造为一座城,营造优质家纺产业品质集聚,留得住人,拴得住心,让“叠石桥”金字招牌熠熠生辉。
一流的城市必有和谐的社会,和谐的社会依靠一流的社会治理,一流的社会治理要依靠治理方式的创新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,关键在体制创新,核心是人,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,社会才会安定有序。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、法治化、智能化、专业化水平,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。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,难点也在基层,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: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,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、社区。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,就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创新城市管理服务方式方法,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,提升城市众管、城市细管、城市智管水平,提升群众安全感,营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良好环境。
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创新、路径创新、方法创新,完善“大平安”布局,强化“大服务”导向,创新“大网格”体系,构筑“大协同”格局,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。一是以党建引领为根本核心,夯实社会治理基础。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主线,充分发挥党工委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,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。二是以现代化指挥中心为平台载体,提高社会治理效能。以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基础,建设多功能、一门式、可互通、全覆盖的综合指挥平台,所有问题分类梳理、简单问题一次性办结、复杂疑难问题由指挥中心会办,强化统筹协调和绩效监督力度,取得民有所求,急速立办,民有所呼,党政必应的效应。三是以网格化服务质效为基本手段,提高社会治理水平。叠石桥市场周围村居外来人口多,社会治理难度大,配齐配强专业化队伍,实现有人做事,优质办事,实行社区管理、公共服务一张网全覆盖,以精准化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效能,有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从局部化、碎片化、浅表化的实验,逐步走向全局化、系统化和深层化探索。初步构建党建为“魂”、园区为“头脑”、社区网格为“眼耳”、职能部门为“手脚”的基层治理新体系,实现“琐事不出网格,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的治理目标。
“我们什么样,园区就什么样”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要求,投射到社会治理创新上,即为社会治理什么样,园区品质就什么样。创新没有止境,我们学习苏州发展精神的三大法宝,同样要贯通行之有效、行之高效的社会治理方法,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,把“平安叠石桥”的根基打得更实,以坚强有力的担当作为创造叠石桥国际家纺园区更加美好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