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后棉花暴跌近两千点,将第一波熊市演绎的酣畅淋漓,走势基本符合笔者在《棉花:熊市呼之欲出》和《棉花:黑云压城城欲摧》中的预判。产业链的风险虽然有所释放,但是熊市远未结束,我们认为熊市目标可能只完成了一半。鉴于在收购成本固化的过程中,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形成螺旋下跌,套保压力已经形成逐级下压之势。这个利空是超过节前市场预期的,我们将熊市目标下调至14300元/吨附近,这个目标符合通过给出利润刺激消费的推演,也符合最保守的郑棉熊市波动规律。时间上,快的话会在11月见到,慢的花会在明年2月之前见到。虽然后市面临国储停抛,但是不改供应压力,因为进口到港和新花加工源源不断,销售压力与日俱增。下游消费仍然低迷,持续负反馈下,棉纱堰塞湖库存已经出现裂纹,小幅降价已经无法获得流动性,谨防11月出现踩踏风险。
一、套保压力逐级下压
据笔者了解,截至10月25日,北疆采摘进度约90%,收购进度约45%;南疆采摘进度约50%,收购进度低于30%。节后在收购成本固化的过程中,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形成螺旋下跌,套保压力已经形成逐级下压之势。这个利空是超过节前市场预期的,也就是说市场最后形成的套保压力,要比市场原先想的低。这就导致期货市场很难有反弹,稍微一反弹就会受到套保盘压制。最麻烦的是,据笔者交流的样本,大资金已经没有想继续做多棉花的了,都在场外等着逢高空。而且,由于棉花跌速过快,很多准备做空的没有空上或者只空了些底仓。这就初步形成了产业和资金都想做空的格局,每一张空单的流动性都是稀缺的,大家只能向下竞价抢流动性,节后的这波暴跌就变得容易理解了。
轧花厂在收购环节保持了理性,基本是以期货价格作为收购的锚。籽棉收购在7.8-8元/公斤形成第一波放量,总量不超过10%。大量的收购放量实在7.2-7.4元/公斤,对应的公定收购成本约16000-16500元/吨。期货盘面虽然保持贴水,但加上销售基差,这一部分收购是有顺价套保机会的。有些老板跟笔者反馈,挺到后面收的成本低,在盘面16150以上进行了套保,微利。最近两天,随着收购的推进和盘面的企稳,收购价格有所抬头。如果不能控制住冲动,恐怕后面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。笔者预计,下一波收购放量或者7元/公斤附近,折皮棉成本在15500元/吨附近。
二、供应压力不断增加
7月31日至10月25日,抛储挂牌量100.8万吨,成交量80.6万吨,成交率80%。如果抛储持续到11月中旬,累计抛储成交可能约100万吨。如果抛储持续到10月底,累计抛储成交可能约84万吨。虽然后市面临着储备停抛,但是进口到港不断增加,新花加工不断增加,国内的供应是非常宽松的。9月开始,新增的约100万吨配额进口棉大量到港,9月进口量24万吨,同比增加165%。据全国棉花交易所,截至10月25日,疆棉累计加工89.36万吨,同比增54.97%,日增7.22万吨。据了解,目前下游心态谨慎,新花销售压力挺大。这部分压力,迟早要转化到盘面上。
三、警惕下游踩踏发生
下游棉纱环节的堰塞湖已经出现裂缝,另一方面棉纱的进口也在增加,听闻现在棉纱降价也换不来想要的流动性。有过交易经验的投资者都清楚,一个缺失流动性的熊市是异常危险的,踩踏一旦发生是异常惨烈的。据笔者了解,近期棉纱贸易商的库存在110-130万吨之间,近期降价1000元/吨都换不来想要的流动性。纱厂的棉纱库存持续增加,目前约45万吨左右。棉纱工商业库存合计约155-175万吨,比历史最高水平还要多45-65万吨。另一方面,9月棉纱进口18万吨,同比增加100%,也在施压。
近期纱价比棉价跌的少,只是虚假繁荣,是以牺牲流动性和累库为代价换来的。随着堰塞湖裂纹越来越大,托盘资金要求追保的压力会增加,届时就是牺牲价格来换流动性,堰塞湖的风险可能演化为踩踏风险,进而引发棉价快速跟跌。
郑棉上市以来,大概有8次大级别的熊市,即便按照保守的预计,熊市也会持续3个月,最低跌幅约20%。如果把17800-17900元/吨作为本轮熊市的高点,保守的下跌目标也指向14300元/吨附近。前两篇报告指出,通过给出纺纱利润刺激消费,推演熊市目标大约在14500元/吨,两者不谋而合,在此不再赘述。